給有意從事內部稽核的同學建議
持續性稽核實務應用與未來發展趨勢
稽核與道德 ( Auditing and Ethics )
內部控制的監控與稽核(Internal Control Monitoring and Auditing)
電子商務對會計師執行審計方式之影響
利用電腦輔助稽核技術提高稽核成效
淺談如何選擇與應用電腦輔助稽核軟體
投資人確保與外部稽核(Investor Assurance and External Auditing)
稽核與電腦稽核(Audit and Computer Auditing)
推動組織採用CAATs的實務作法
社會責任與電腦稽核 (Accountability and Computer Accounting)
Dr. Hart Will
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 Professor Emeritus
黃秀鳳 總經理
傑克商業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台灣研發管理經理人協會理事、 ICAEA國際電腦稽核教育協會台灣分會會長、各大學電腦審計、金融審計或AI稽核兼任講師
李佳蓉 工程師
傑克商業自動化(股)公司 技術研發部 工程師
黃劭彥 教授
國立中正大學會計與資訊科技學系教授
黃士銘 教授
國立中正大學會計與資訊科技學系教授及製商整合研究中心主任
蕭幸金 教授
國立臺北商業大學會計資訊系教授暨財經學院院長
彭柏霖 副理
傑克商業自動化(股)公司 技術研發部 副理
蘇永盛 副教授
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會計資訊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黃素慧 博士
朝陽科技大學會計系教授
孫嘉明 教授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副教授兼管理學院副院長、產業經營專業博士學位學程主任
吳善全 助理教授
慈濟技術學院會計資訊系助理教授
李淑瑾 經理
傑克商業自動化(股)公司 技術研發部 經理
弓塲啟司 ICAEA國際電腦稽核 教育協會日本分會長
社長, 三恵ビジネスコンサルティング株式会社、日本會計師、國際電腦稽核軟體應用師、日本會計師公會,電腦稽核專業委員會委員
資訊環境下審計學的學習雛議
(2009-08-31 14:09:54 蘇永盛 副教授)
網友推薦:70人推薦(有70人投票)
觀看次數:2595
美國會計學會(AAA)定義審計是一套有系統的過程,目的在對受查者管理階層就經濟活動和事件之聲明,客觀取得相關證據並加以評估,以比較管理階層之聲明與公認標準是否相符,並出具評估結果報告給相關使用者。它從評價企業各部門的內部控制制度入手,涵蓋生產、銷售、財務會計、人力資源管理、資訊系統管理等九大交易循環,為其搜尋管理、營運的漏洞,在識別和防範風險的同時,做出相關的評價,並深入到企業管理中極細微的環節搜尋問題,分析其合理性。伴隨著電腦在企業中的廣泛應用,目前企業的作業大都已電子化,只是實施程度的差別,大企業導入ERP系統全面e化,小企業則引進部分子系統,如進銷存系統、會計總帳系統……。因此在資訊環境下審計工作必需有新思維,就外部審計工作而言,電子化交易留下的審計軌跡有別於傳統交易所留下的證據,使得會計師查核工作更為複雜,審計風險因而提高。對內部稽核工作而言,由於電子化作業涉及高度的技術性及複雜性,使得內部稽核人員面臨更大的挑戰。為因應企業電子化的衝擊,審計學教科書大都另闢一章,說明審計準則公報三十一號「電腦資訊系統環境下,執行查核工作之考量」,然而財會相關科系的學生,對資訊科學並不熟悉,難免囫圇吞棗,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筆者認為要讓同學能完全適應資訊環境的審計學,必需妥善結合相關課程:(一)企業資源規劃(ERP)與審計學的結合,可以讓同學瞭解控制環境對ERP 資訊系統之影響,以及ERP 資訊系統衍生之控制風險,更重要的是透過ERP系統的實作,讓同學親身體驗企業的作業與資訊流程,瞭解九大交易循環的相關資訊作業,還可以進一步,讓同學分組做個案模擬,虛擬一家公司的營運,將設計的資料輸入ERP系統中,再印出相關的營運與財務報表,以供管理決策參考。(二)電腦舞弊多為預謀之智慧型犯罪,唯有建立建全的內部控制與稽核制度,並善用資訊工具,才能防患於未然。電腦審計實務與審計學的結合,除能有系統深入瞭解資訊環境下的內部稽核作業外,並可以應用在企業資源規劃(ERP)課程所建立的資料,加入設計的舞弊資料,再透過通用稽核軟體的實作,找出可能的資料缺漏,還可以進一步,讓同學整合上述資料,加入稽核情境,應用企業資源規劃與通用稽核軟體,分組做電腦稽核個案。審計學是很實務的課程,也是會計師考試的重要科目,但學生並沒有實務經驗,因此,老師的循循善誘,常淪為紙上談兵。在課程設計上,如能結合「企業資源規劃(ERP)」、「電腦審計實務」等課程,再視各系教學目標的不同考量,納入相關課程,如「會計資訊系統」、「內部稽核」或「公司治理」等課程,成立「電腦稽核」相關學程。讓没有實務經驗的同學,透過實際的資訊系統,模擬的資料,與動手實作的過程,親身體會企業的交易循環,並試行查核。這樣一方面可以提昇同學的資訊應用能力,也可以幫助同學瞭解相關課程的實務意涵。
「 本文章之圖文版權為蘇永盛 副教授本人所有,非經同意不得轉載。」
網友評價:70人推薦0人不推(共有70人投票)
你對這一則文章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