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票(收據)時代來臨,逐筆人工審核方式已不可行。本文將以稽核人員應學習如何利用電腦輔助稽核技術(CAATs)分析大數據資料,進行持續性稽核,以降低稽核成本與發揮內部控制功能來提高稽核成效。
面對大數據必須透過更符合成本與效率的創新方式來處理分析資料以提升決策能力的時代,企業需要即時性的資訊以瞭解績效或進行成本分析。若會計或財務人員缺乏分析大數據的技能,就無法即時提供正確且可靠的會計資訊,以至於其功能可能被擁有分析能力之資料分析人員取代。國當前面對社會與經濟轉型之際,如何有效地整合相關主計資訊、確保這些數據資料的品質、提升E化環境的內部控制及稽核能力、提供給相關行政部門有效的分析與預警資訊,進而達到有效決策與風險管理的目標,成爲稽核人員在面對新時代的新挑戰。
電腦輔助稽核技術( Computer- assisted audit techniques, CAATs)實際上是以會計背景人員爲需求所開發出來的資訊工具,也被全球的稽核(審計)人員大量使用。學習者只要透過「批判式思考」(Critical-Thinking)學習批判式思考的方法,體認其内並活用這些方法,就可以輕鬆的達到有效的资料分析舆查核效果。 由於此方式和稽核(審計)人員專業知識養成的推演模式類似,因此CAATs已廣爲全球超過160國的相關人員所採用。供許多國家的審計機關、財務/主計/稅務機關、會計師、鑑識人員與稽核(審計)人員廣泛應用於數位化資訊的分析與查核上。
目前CAATs在政府單位的應用已經由傳統的稽核走向持續性稽核,透過自動化分析平台的導入,使組織可以用較低成本的方式進行持續性稽核,並且可設定查核週期,自動產生異常報告通知權責單位,達到事前稽核之目的;另可以組織的策略與目標爲基礎,進一步導入持續性監控作業,進行持續性的監控風險。不僅提升稽核(審計)人員工作效率,其應用大數據分析的結果更大幅提升政府的財政效能,改善了過去人工抽查的無效率與高成本間題。 奧地利財政部透過使用CAATs工具從不同平台以及不同的資料格式收集稅收相關資料進行查核比對,協助稽核觀光稅收的完整性。我國審計部使用CAATs進行查核工作已超過10年,民國103年年報資料顯示,應用CAATs查核之案件篇845件,通知各機關依法補徵稅款及其他財務上繳庫事項之金額爲8.76億元。
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大數據時代稽核人員必須學習新的資訊科技與工具的使用。期許稽核人員可以運用CAATs工具,透過大數據分析作業提升稽核成效,並有效發掘相關內部控制不足的作業與提供預警風險資訊,俾對內部控制及稽核工作未來的發展有所助益。
專家資訊: Dr. Shi-Ming (Jack) Huang (黃士銘博士) Fellow, British Computer Society, UK (英國電腦協會院士) CPA,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 Australia (澳洲會計師) CEAP, Certified ERP Audit Professional, Canada (加拿大ERP電腦稽核師 ) Associate Editor,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USA (美國決策支援系統期刊(SCI/SSCI)副主編) Dea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研發長) Director, Center for e-Commerce and e-Manufacturing(製商整合研究中心主任 )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Accounting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會計與資訊科技系教授) National Chung Cheng University, Taiwan (國立中正大學)
......欲詳全文,請參考主計月刊731期,2016.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