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蕭幸金 教授的文章 |
運用資料分析來處理舞弊的七個步驟
(2009-11-11 19:13:55)
舞弊偵測可以是讓人摸不著頭緒的,如果你不知道該從何開始的話。以下提供一些運用科技的技巧,讓你可以在大海撈針中獲得比較好的結果。你可以拿這七個步驟當做大綱,來建立以資料分析為基礎的查核舞弊程式。1.建立潛在風險的檔案風險評鑑應該要納入舞弊的風險。在親自推動的過程中,你在組織裡可能會沒什麼朋友,如果你覺得應該開始考量採購卡的舞弊可能性,那麼請管理採購卡的人員加入...(詳全文)
網友推薦:15人推薦(有15人投票)
|
|
連續性審計技術發展現況
(2009-11-03 15:02:56)
傳統的事後審計服務,不論是在電子商務環境或是傳統的硬文件(Hardcopy)交易環境中,原本並不包括對於企業即時性的監控(Real-time Monitoring),而僅需針對企業每年、每季在財務與盈虧狀況所做的聲明,蒐集適當證據並提出意見即可。然而在網路資訊時代,企業的財務資訊在沒有任何第三者稽核的情況下,任何時點均可在網路上公開,而且投資者亦常經由網路取...(詳全文)
網友推薦:12人推薦(有12人投票)
|
|
內部控制描述語言
(2009-11-02 11:24:33)
任何交易的處理皆具有既定的交易流程,某些交易節點得以進行的前提條件,可能限制於前方的若干交易節點的條件屬性:例如在出貨前必須確認出貨單上的品名、數量是否與訂貨單上一致,訂貨單上是否有銷貨部門主管的簽名等等;唯有這些限制條件達到某種既定的狀態(State),才能繼續下一步的交易。故若能將交易流程存在的所有條件屬性均分析出來,再加以模式化後,則可用以評估應用程式...(詳全文)
網友推薦:15人推薦(有15人投票)
|
|
即時性審計服務的需求
(2009-10-22 11:42:43)
雖然審計服務在經濟體系中的重要性是毋需多議,但限於現有審計技術和審計傳統,審計工作仍然無法突破Feltham(1968)所提出的報告延遲(Reporting Lag)與報告週期或頻率(Reporting Interval)兩大障礙。而另一方面,充滿資訊不對稱問題的經濟市場,對於即時性資訊的需要卻始終存在,一旦技術支援得當,則未及經查核的即時性資訊將無遠弗屆地...(詳全文)
網友推薦:65人推薦(有65人投票)
|
|
同步審計
(2009-10-21 10:38:26)
依據吳琮璠(1997)的說法,同步查核乃指事先設計若干查核程式置入受查機構的交易系統中,而在受查機構正常進行應用系統操作的同時,利用這些查核程式同步性地蒐集並分析交易資料,以供查核人員進行查核,而同步查核依其執行上的差異,可分為下列三大類:(1)內嵌審計模組:內建於交易系統內的獨立查核模組,可依審計需求選擇特定的交易資料,即時性地蒐集各項交易記錄,存入所謂系...(詳全文)
網友推薦:65人推薦(有65人投票)
|
|
提升企業價值的內部稽核-藉由一切資訊來提升我們對於企業價值的內部稽核
(2009-09-16 15:15:04)
1. 內部稽核的新紀元內部稽核是內部控制執行成效的評估機制。內部稽核是一系列獨立的、系統的、客觀的活動或方法,評估及增進風險管理、控制、及管理程序的有效性,以提昇組織價值,達成組織目標。傳統的內部稽核重視財務稽核,目的在於除弊,為消極、被動且偏重檢查、偵測及遵循查核;現今的內部稽核範圍除涵蓋財務稽核外,亦包含管理稽核,其目的在於興利,故內部稽核已轉向積極、主...(詳全文)
網友推薦:68人推薦(有68人投票)
|
|
內部控制、內部稽核與公司治理
(2009-09-15 11:22:00)
國內受到美國沙賓法案(Sarbanes-Oxley Act)的影響,政府從2001年以來持續地推行改革及強化公司治理,但於2007年卻又爆發力霸集團財務危機與東森集團舞弊案件,1998年KPMG進行全美國上市公司、非營利組織及政府機構等5,000家調查舞弊詐欺的研究(1998 Fraud Survey),歸納出兩大主因為:「薄弱的內部控制制度」及「管理當局的...(詳全文)
網友推薦:67人推薦(有67人投票)
|
|
電腦稽核在產業之效用
(2009-09-04 09:23:54)
以電腦輔助之查核技術來協助稽核人員,似乎已成為目前全球共同的趨勢,並不是說稽核工作非與電腦技術結合,但從許多案例看來,用電腦來輔助稽核工作之進行,往往可以得到非常大的效益回饋。對於醫療產業而言,龐大的資料量往往是稽核人員最頭痛的,而美國醫院集團(HCA)過去面對了相當大的壓力,成本的提高使得利潤空間持續遭到壓縮,來自股東的壓力,讓他們不得不思考引進更有效的方...(詳全文)
網友推薦:69人推薦(有69人投票)
|
|
稽核效率與審計風險-Part II
(2009-08-27 13:58:51)
我們不能簡化稽核程序自動化的步驟,但可藉由更瞭解這項新技術及如何運用它來達到查核目的(Transformation vs. Automation)。承接前一章所提如何正確地將CAATs運用在審計工作上,在提高稽核效率的同時,更要注重查核目的與降低審計風險,它最主要的優點就是能運用稽核人員的創造力。另一方面,當你證明自己能夠從乾草堆中找到那根眾所周知的針,有時...(詳全文)
網友推薦:63人推薦(有63人投票)
|
|
稽核效率與審計風險-Part I
(2009-08-27 13:55:39)
有人好奇地問我,使用資料分析技術(Data Analysis Techniques)做為審計程序的一部份之後,對稽核部門的查核效率究竟提升了多少呢?依據PwC在2004年的一項研究所提到,使用CAATs的第一年能把費用減少約25%左右,而下一個年度則會減少到50%;由此可證,在審計工作中使用CAATs及資料分析技術,的確是具有具體效益,甚至超越原先所稱的『效...(詳全文)
網友推薦:62人推薦(有62人投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