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會計師查核需要抽樣?
當會計師事務所的會計師需要查核包含超過40,000筆的發票明細檔案時,抽樣成為一個必要的方法。這些明細檔案是應收帳款確信的一部分,會計師需要聯繫客戶以確認帳戶中未付款的金額是否正確,並檢測是否存在任何錯誤表述的情形。通過抽樣,會計師可以有效地確認應收帳款金額是否確實存在,並且是否正確記錄。
如何進行數位審計抽樣?
數位審計抽樣是透過通用稽核軟體,以系統化的步驟和統計方法來進行抽樣與評估,從而提供充分的審計證據。這不僅降低了成本和技術障礙,還為稽核人員提供了有效且高效的統計抽樣方法。
審計抽樣的基本概念
審計抽樣是指查核人員針對某類交易或某一科目餘額所選取的樣本,執行遵行或證實查核程序,以獲取和評估有關該類交易或科目餘額特性的證據,並據此作成推估母體特性的查核結論。在設計查核樣本時,查核人員需要考慮查核目的、母體及抽樣單位、風險與信賴水準、可容認偏差或不實表達、母體中預期的偏差或不實表達,以及分層。
常見的數位審計抽樣技術
屬性抽樣(Attribute Sampling)
屬性抽樣旨在估計母體在既定的控制程序下執行時發生例外的偏差率。查核人員利用檢查抽樣的樣本來推測母體偏差或例外發生的頻率或次數,例如進貨交易的完整性或憑單登記簿內虛偽交易的存在。
元單位抽樣(MUS Sampling)
元單位抽樣用於估計母體總金額中的錯誤金額。
決定屬性抽樣樣本大小的因素
- 可容忍偏差率:查核人員決定此次查核的控制點是否有效,所願意接受的最大偏差率。
- 預期母體偏差率:查核人員根據過去的查核經驗與當前控制點的有效性狀態,依據專業判斷預期母體會有的偏差率。
- 抽樣信賴水準:查核人員根據專業經驗及判斷,決定此次抽樣所要達到的可信度,即信賴水準。
- 母體大小:與此次查核控制點相關的憑證資料筆數。
JCAATs 提供的抽樣方法
等間隔抽樣
等間隔抽樣(也稱為等距抽樣或系統抽樣)是將母體中的各單位按一定順序排列,根據樣本大小數要求確定抽選間隔,然後隨機確定起點,每隔一定的間隔抽取一個單位。JCAATs屬性抽樣以等間隔抽樣法為初始設定,會自動計算出間隔距離。用戶可以設定間隔距離和開始位置,進行彈性應用。
分層抽樣
分層抽樣將母體項目按某種標準分成若干組具有相似特性的群體(每組稱為一層),然後在每層中隨機抽取若干個個體作為樣本。JCAATs系統自動以筆數分為常用的10層來進行資料選取,並提供變數讓使用者可以設定開始位置和隨機種子。
隨機抽樣
隨機抽樣法又稱簡單隨機抽樣法,指在抽樣母體中所有可能被抽出的樣本組被抽出的機率均相等的抽樣方法。JCAATs採用簡單隨機抽樣,使用電腦亂數作為隨機抽樣的依據,並提供變數讓使用者設定開始位置和隨機種子。
結論
數位審計抽樣技術透過系統化和統計方法來提高審計的效率和效果,為查核人員提供了可靠的工具來確認財務報表的準確性和完整性。這些方法不僅節省了成本和時間,還降低了技術門檻,使審計工作更為精確和高效。
|